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技术资源 > 正文

观察者模式——这一篇还学不会,你就取关我

lipiwang 2024-10-31 15:23 20 浏览 0 评论


在软件系统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需求:如果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,某些与它相关的对象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变化。

  • 微信公众号,如果一个用户订阅了某个公众号,那么便会收到公众号发来的消息,那么,公众号就是『被观察者』,而用户就是『观察者』
  • 气象站可以将每天预测到的温度、湿度、气压等以公告的形式发布给各种第三方网站,如果天气数据有更新,要能够实时的通知给第三方,这里的气象局就是『被观察者』,第三方网站就是『观察者』
  • MVC 模式中的模型与视图的关系也属于观察与被观察的一种

观察者模式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设计模式之一。

观察者模式包含观察目标和观察者两类对象,一个目标可以有任意数目的与之相依赖的观察者,一旦观察目标的状态发生改变,所有的观察者都将得到通知。

定义

观察者模式(Observer Pattern):定义对象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,使得当每一个对象改变状态,则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。

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

观察者模式的别名包括发布-订阅(Publish/Subscribe)模式、模型-视图(Model/View)模式、源-监听器(Source/Listener)模式或从属者(Dependents)模式。

细究的话,发布订阅和观察者有些不同,可以理解成发布订阅模式属于广义上的观察者模式。

角色

  • Subject(目标):被观察者,它是指被观察的对象。从类图中可以看到,类中有一个用来存放观察者对象的Vector 容器(之所以使用Vector而不使用List,是因为多线程操作时,Vector在是安全的,而List则是不安全的),这个Vector容器是被观察者类的核心,另外还有三个方法:attach方法是向这个容器中添加观察者对象;detach方法是从容器中移除观察者对象;notify方法是依次调用观察者对象的对应方法。这个角色可以是接口,也可以是抽象类或者具体的类,因为很多情况下会与其他的模式混用,所以使用抽象类的情况比较多。
  • ConcreteSubject(具体目标):具体目标是目标类的子类,通常它包含经常发生改变的数据,当它的状态发生改变时,向它的各个观察者发出通知。同时它还实现了在目标类中定义的抽象业务逻辑方法(如果有的话)。如果无须扩展目标类,则具体目标类可以省略。
  • Observer(观察者):观察者将对观察目标的改变做出反应,观察者一般定义为接口,该接口声明了更新数据的方法 update(),因此又称为抽象观察者
  • ConcreteObserver(具体观察者):在具体观察者中维护一个指向具体目标对象的引用,它存储具体观察者的有关状态,这些状态需要和具体目标的状态保持一致;它实现了在抽象观察者 Observer 中定义的 update()方法。通常在实现时,可以调用具体目标类的 attach() 方法将自己添加到目标类的集合中或通过 detach() 方法将自己从目标类的集合中删除。

类图

再记录下 UML 类图的注意事项,这里我的 Subject 是抽象方法,所以用斜体,抽象方法也要用斜体,具体的各种箭头意义,我之前也总结过《

设计模式前传——学习设计模式你要先知道这些

》(被网上各种帖子毒害过的自己,认真记录~~~)。

实例

1、定义观察者接口

interface Observer {
    public void update();
}

2、定义被观察者

abstract class Subject {
    private Vector<Observer> obs = new Vector();
    public void addObserver(Observer obs){
        this.obs.add(obs);
    }
    public void delObserver(Observer obs){
        this.obs.remove(obs);
    }
    protected void notifyObserver(){
        for(Observer o: obs){
            o.update();
        }
    }
    public abstract void doSomething();
}

3、具体的被观察者

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{
  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()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被观察者发生改变");
        this.notifyObserver();
    }
}

4、具体的观察者

class ConcreteObserver1 implements Observer {
    public void update(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观察者1收到信息,并进行处理");
    }
}
class ConcreteObserver2 implements Observer {
    public void update(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观察者2收到信息,并进行处理");
    }
}

5、客户端

public class Client {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{
        Subject sub = new ConcreteSubject();
        sub.addObserver(new ConcreteObserver1()); //添加观察者1
        sub.addObserver(new ConcreteObserver2()); //添加观察者2
        sub.doSomething();
    }
}

输出

被观察者发生改变
观察者1收到信息,并进行处理
观察者2收到信息,并进行处理

通过运行结果可以看到,我们只调用了 Subject 的方法,但同时两个观察者的相关方法都被调用了。仔细看一下代码,其实很简单,就是在 Subject 类中关联一下 Observer 类,并且在 doSomething() 方法中遍历一下 Observer 的 update() 方法就行了。

优缺点

优点

  • 降低了目标与观察者之间的耦合关系,两者之间是抽象耦合关系
  • 目标与观察者之间建立了一套触发机制
  • 支持广播通信
  • 符合“开闭原则”的要求

缺点

  • 目标与观察者之间的依赖关系并没有完全解除,而且有可能出现循环引用
  • 当观察者对象很多时,通知的发布会花费很多时间,影响程序的效率

应用

JDK中的观察者模式

观察者模式在 Java 语言中的地位非常重要。在 JDK 的 java.util 包中,提供了 Observable 类以及 Observer 接口,它们构成了 JDK 对观察者模式的支持(可以去查看下源码,写的比较严谨)。but,在 Java9 被弃用了。

Spring 中的观察者模式

Spring 事件驱动模型也是观察者模式很经典的应用。就是我们常见的项目中最常见的事件监听器。

1. Spring 中观察者模式的四个角色

  1. 事件:ApplicationEvent 是所有事件对象的父类。ApplicationEvent 继承自 jdk 的 EventObject, 所有的事件都需要继承 ApplicationEvent, 并且通过 source 得到事件源。Spring 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内置事件,ContextRefreshedEvent、ContextStartedEvent、ContextStoppedEvent、ContextClosedEvent、RequestHandledEvent。
  2. 事件监听:ApplicationListener,也就是观察者,继承自 jdk 的 EventListener,该类中只有一个方法 onApplicationEvent。当监听的事件发生后该方法会被执行。
  3. 事件源:ApplicationContext,ApplicationContext 是 Spring 中的核心容器,在事件监听中 ApplicationContext 可以作为事件的发布者,也就是事件源。因为 ApplicationContext 继承自 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。在 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中定义了事件发布的方法:publishEvent(Object event)
  4. 事件管理:ApplicationEventMulticaster,用于事件监听器的注册和事件的广播。监听器的注册就是通过它来实现的,它的作用是把 Applicationcontext 发布的 Event 广播给它的监听器列表。

2. coding~~~~~~

1、定义事件

public class MyEvent extends ApplicationEvent {
    public MyEvent(Object source) {
        super(source)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my Event");
    }
}

2、实现事件监听器

@Component
class MyListenerA implements ApplicationListener<MyEvent> {
    public void onApplicationEvent(MyEvent AyEvent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ListenerA received");
    }
}
@Component
class MyListenerB implements ApplicationListener<MyEvent> {
    public void onApplicationEvent(MyEvent AyEvent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ListenerB received");
    }
}

3、事件发布者

@Component
public class MyPublisher implements ApplicationContextAware {
    private 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;
    
    public void setApplicationContext(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) throws BeansException {
        this.applicationContext=applicationContext;
    }
    
    public void publishEvent(ApplicationEvent event)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publish event");
        applicationContext.publishEvent(event);
    }
}

4、测试,先用注解方式将 MyPublisher 注入 Spring

@Configuration
@ComponentScan
public class AppConfig {
    @Bean(name = "myPublisher")
    public MyPublisher myPublisher(){
        return new MyPublisher();
    }
}
public class Client {
    @Test
    public void main() {
        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= new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(AppConfig.class);
        MyPublisher myPublisher = (MyPublisher) context.getBean("myPublisher");
        myPublisher.publishEvent(new MyEvent(this));
    }
}

5、输出

my Event
publish event
ListenerA received
ListenerB received

瞎扯

设计模式真的只是一种设计思想,不需要非得有多个观察者才可以用观察者模式,只有一个观察者,我也要用。

再举个栗子,我是做广告投放的嘛(广告投放的商品文件一般为 xml),假如我的广告位有些空闲流量,这我得利用起来呀,所以我就从淘宝客或者拼夕夕的多多客上通过开放的 API 获取一些,这个时候我也可以用观察者模式,每次请求 10 万条商品,我就生成一个新的商品文件,这个时候我也可以用观察者模式,获取商品的类是被观察者,写商品文件的是观察者,当商品够10万条了,就通知观察者重新写到一个新的文件。

大佬可能觉这么实现有点费劲,不用设计模式也好,或者用消息队列也好,其实都只是一种手段,选择适合自己业务的,开心就好。

参考

https://design-patterns.readthedocs.io/zh_CN/latest/behavioral_patterns/observer.html

https://www.cnblogs.com/jmcui/p/11054756.html

相关推荐

一个简单便捷搭建个人知识库的开源项目(MDwiki)

这里我通过自动翻译软件,搬运总结MDwiki官网的部署和使用方法。第一步:下载编译好的后MDwiki文件,只有一个HTML文件“mdwiki.html”。第二步:在mdwiki.html同级目录创建“...

强大、简洁、快速、持续更新 PandaWiki新一代 AI 驱动的开源知识库

PandaWiki是什么PandaWiki是一款AI大模型驱动的开源知识库搭建系统,帮助你快速构建智能化的产品文档、技术文档、FAQ、博客系统,借助大模型的力量为你提供AI创作、AI问答...

DeepWiki-Open: 开源版Deepwiki,可自己构建github文档库

Deepwiki是Devin团队开发的github文档库,用户能免费使用,但代码不是开源,而DeepWiki-Open侧是开源版本的实现。DeepWiki-Open旨在为GitHub和GitLa...

最近爆火的wiki知识管理开源项目PandaWiki

项目介绍PandaWiki是一款AI大模型驱动的开源知识库搭建系统,帮助你快速构建智能化的产品文档、技术文档、FAQ、博客系统,借助大模型的力量为你提供AI创作、AI问答、AI搜索等...

轻量级开源wiki系统介绍(轻量开源论坛系统)

wiki系统有很多DokuWiki、MediaWiki、MinDoc等等都是开源的wiki系统。商业版的wiki,像很多企业在用的confluence等。今天我们讲的是一款轻量级且开源的文档管理系统:...

DNS解析错误要怎么处理(dns解析状态异常怎么办)

在互联网时代,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然而,当遇到DNS解析错误时,原本畅通无阻的网络访问会突然陷入困境,让人感到十分困扰。DNS,即域名系统,它如同互联网的电话簿,将人们易于...

网页加载慢?这些方法让你秒开网页!

打开浏览器,信心满满地准备查资料、看视频或者追剧,却发现网页怎么都打不开!是不是瞬间感觉手足无措?别慌,这个问题其实挺常见,而且解决起来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。今天就来聊聊网页打不开究竟是怎么回事,以...

windows11 常用CMD命令大全(windows11msdn)

Windows11中的命令提示符(CMD)是一个强大的工具,可以通过命令行执行各种系统操作和管理任务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CMD命令,按功能分类整理,供你参考:一、系统信息与状态systeminfo显...

电脑提示DNS服务器未响应怎么解决?

我们在使用电脑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网络问题,例如最近就有Win11电脑用户在使用的时候遇到了DNS未响应的问题,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?  方法一:刷新DNS缓存  1、打开运行(W...

宽带拨号错误 651 全解析:故障定位与修复方案

在使用PPPoE拨号连接互联网时,错误651提示「调制解调器或其他连接设备报告错误」,通常表明从用户终端到运营商机房的链路中存在异常。以下从硬件、系统、网络三层维度展开排查:一、故障成因分类图...

如何正确清除 DNS 缓存吗?(解决你访问延时 )

DNS缓存是一个临时数据库,用于存储有关以前的DNS查找的信息。换句话说,每当你访问网站时,你的操作系统和网络浏览器都会保留该域和相应IP地址的记录。这消除了对远程DNS服务器重复查询的...

网络配置命令:ipconfig和ifconfig,两者有啥区别?

在计算机网络的世界里,网络接口就像是连接你电脑和外部网络的桥梁,而网络配置则是确保这座桥梁稳固、通信顺畅的关键。提到网络配置工具,ipconfig和ifconfig绝对是两个绕不开的名字。它们一...

救急的命令 你会几个?(救急一下)

很多人都说小编是注册表狂魔,其实不完全是,小编常用的命令行才是重点。其实所谓的命令行都是当初DOS时代的标准操作方式,随着Windows不断演化,DOS的命令早已成为Windows的一部分了——开始菜...

电脑有网却访问不了GitHub原来是这样

当满心欢喜打开电脑,准备在GitHub这个“开源宝藏库”里挖掘点超酷的项目,却遭遇了网页无法访问的尴尬。看着屏幕上那令人无奈的提示,原本高涨的热情瞬间被泼了一盆冷水,是不是感觉世界都不美好了...

rockstargames更新慢| r星更新速度 怎么办 解决办法

rockstargames更新慢|r星更新速度怎么办解决办法说到RockstarGames,那可是游戏界的大佬,作品个顶个的经典。但话说回来,每当新内容更新时,那蜗牛般的下载速度,真是让人急得...

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: